c-programming-chap9

用户自己建立数据类型

A program without a loop and a structured variable isn’t worth writing. [^1]

[TOC]

一.结构变量

前面我们说过数组有两个重要特性:

  • 数组所有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
  • 选择数组元素需要指明元素的位置(下标)

结构和数组有很大不同。结构的元素(C 语言中的说法是成员)可以具有不同类型。而且每个结构成员都有名字,访问结构体成员需要指明结构成员的名字而不是位置。

在一些编程语言中,经常把结构体称为记录(record),把结构体的成员称为字段(field)。

1. 结构变量的声明

假如需要记录存储在仓库中的零件。我们可能需要记录零件的编号,名称和数量。我们可以使用结构体:

1
2
3
4
5
struct{
int number;
char name[NAME_LEN + 1];
int on_hand;
}part1, part2;

struct{...}指明类型,part1,part2是这种类型的变量。

结构体在内存中是按照声明顺序存储的。

定义结构体变量

(1) 结构体类型与结构体变量是不同的概念,不要混淆。只能对变量赋值、存取或运算,而不能对一个类型赋值、存取或运算。在编译时,对类型是不分配空间的,只对变量分配空间。
(2) 结构体类型中的成员名可以与程序中的变量名相同,但二者不代表同一对象。
(3) 对结构体变量中的成员(即“域”),可以单独使用,它的作用与地位相当于普通变量。

2. 结构变量的初始化

我们可以在定义结构体的同时初始化:

1
2
3
4
5
6
struct{
int number;
char name[NAME_LEN + 1];
int on_hand;
}part1 = {528, "Disk drive", 10}
part2 = {914, "Printer cable", 5};

初始化式中的值必须按照结构体成员的顺序进行显示。

结构初始化式遵循的原则类似于数组的。初始化式必须是常量(C99 中允许使用变量)。初始化式中的成员可以少于它所初始化的结构,“剩余的”成员用 0 作为初始值。特别的,剩余的字符串应为空字符串。

2. 指定初始化(C99)

特性和数组一样,比如:

1
2
3
4
5
struct {
int number;
char name[NAME_LEN + 1];
int on_hand;
}part1 = {.name = "Disk", 123};

number 被默认为 0,.name 直接跳过 number 初始化 name,123 初始化的成员为 .name 后一个成员。

3. 对结构的操作

访问成员方式如下:

1
2
3
printf("Part number: %d\n", part1.number);
printf("Part name: %s\n", part1.name);
printf("Quantity on hand: %d\n", part.on_hand);

结构的成员是左值,所以可以出现在赋值运算的左侧:

1
2
part1.number = 258;
part1.on_hand++;

.其实就是一个 C 语言的运算符。.运算符的优先级几乎高于所有其他运算符,所以思考:

1
scanf("%d", &part1.on_hand);

&计算的是 part1.on_hand的地址

赋值运算:

1
part1 = part2;

等价于:

1
2
3
part1.number = part2.number;
strcpy(part1.name, part2.name);
part1.on_hand = part2.on_hand;

如果这个结构内含有数组,数组也会被复制。

💥 ❗️ 但是不能使用 ==!= 运算符判定两个结构是否相等。

程序一

把一个学生的信息(包括学号、姓名、性别、住址)放在一个结构体变量中,然后输出这个学生的信息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#include <stdio.h>
int main()
{ struct Student //声明结构体类型struct Student
{ long int num; //以下4行为结构体的成员
char name[20];
char sex;
char addr[20];
}a={10101,"Li Lin",'M',"123 Beijing Road"}; //定义结构体变量a并初始化
printf("NO.:%ld\nname:%s\nsex:%c\naddress:%s\n",a.num,a.name,a.sex,a.addr);
return 0;
}


程序二

输入两个学生的学号、姓名和成绩,输出成绩较高的学生的学号、姓名和成绩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#include <stdio.h>
int main()
{ struct Student //声明结构体类型struct Student
{ int num;
char name[20];
float score;
}student1,student2; //定义两个结构体变量student1,student2
scanf("%d%s%f",&student1.num,student1.name,&student1.score); //输入学生1的数据
scanf("%d%s%f",&student2.num,student2.name,&student2.score); //输入学生1的数据
printf("The higher score is:\n");
if(student1.score>student2.score)
printf("%d %s %6.2f\n",student1.num,student1.name,student1.score);
else if(student1.score<student2.score)
printf("%d %s %6.2f\n",student2.num,student2.name,student2.score);
else
{ printf("%d %s %6.2f\n",student1.num,student1.name,student1.score);
printf("%d %s %6.2f\n",student2.num,student2.name,student2.score);
}
return 0;
}

4.注意事项

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和引用注意事项

注意事项(1)
注意事项(2)

二. 使用结构体数组

所谓结构体数组,是指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结构体。在实际应用中,C语言结构体数组常被用来表示一个拥有相同数据结构的群体,比如一个班的学生、一个车间的职工等。

1. 结构体数组定义与初始化

在C语言中,定义结构体数组和定义结构体变量的方式类似,请看下面的例子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struct stu{
char *name; //姓名
int num; //学号
int age; //年龄
char group; //所在小组
float score; //成绩
}class[5];

// 等价于
// 先声明一个结构体类型,然后再用此类型定义结构体数组

struct stu{
char *name; //姓名
int num; //学号
int age; //年龄
char group; //所在小组
float score; //成绩
};
struct stu class[5];

表示一个班级有5个学生。

结构体数组在定义的同时也可以初始化,例如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struct stu{
char *name; //姓名
int num; //学号
int age; //年龄
char group; //所在小组
float score; //成绩
}class[5] = {
{"Li ping", 5, 18, 'C', 145.0},
{"Zhang ping", 4, 19, 'A', 130.5},
{"He fang", 1, 18, 'A', 148.5},
{"Cheng ling", 2, 17, 'F', 139.0},
{"Wang ming", 3, 17, 'B', 144.5}
};

结构体数组的使用也很简单,例如,获取 Wang ming 的成绩:class[4].score;

修改 Li ping 的学习小组: class[0].group = 'B';

程序一

计算全班学生的总成绩、平均成绩和以及 140 分以下的人数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#include <stdio.h>
struct{
char *name; //姓名
int num; //学号
int age; //年龄
char group; //所在小组
float score; //成绩
}class[] = {
{"Li ping", 5, 18, 'C', 145.0},
{"Zhang ping", 4, 19, 'A', 130.5},
{"He fang", 1, 18, 'A', 148.5},
{"Cheng ling", 2, 17, 'F', 139.0},
{"Wang ming", 3, 17, 'B', 144.5}
};
int main(){
int i, num_140 = 0;
float sum = 0;
for(i=0; i<5; i++){
sum += class[i].score;
if(class[i].score < 140) num_140++;
}
printf("sum=%.2f\naverage=%.2f\nnum_140=%d\n", sum, sum/5, num_140);
return 0;
}


程序二

有n个学生的信息(包括学号、姓名、成绩),要求按照成绩的高低顺序输出各学生的信息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
#include <stdio.h>
struct Student //声明结构体类型struct Student
{ int num;
char name[20];
float score;
};
int main()
{ struct Student stu[5]={{10101,"Zhang",78},{10103,"Wang",98.5},{10106,"Li",86},
{10108,"Ling",73.5},{10110,"Sun",100}}; //定义结构体数组并初始化
struct Student temp; //定义结构体变量temp,用作交换时的临时变量
const int n=5; //定义常变量n
int i,j,k;
printf("The order is:\n");
for(i=0;i<n-1;i++)
{ k=i;
for(j=i+1;j<n;j++)
if(stu[j].score>stu[k].score) //进行成绩的比较
k=j;
temp=stu[k]; stu[k]=stu[i]; stu[i]=temp; //stu[k]和stu[i]元素互换
}
for(i=0;i<n;i++)
printf("%6d %8s %6.2f\n",stu[i].num,stu[i].name,stu[i].score);
printf("\n");
return 0;
}

三.结构体指针

所谓结构体指针就是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,一个结构体变量的起始地址就是这个结构体变量的指针。如果把一个结构体变量的起始地址存放在一个指针变量中,那么,这个指针变量就指向该结构体变量。

C语言结构体指针的定义形式一般为:

1
struct 结构体名 *变量名;

1. 定义结构体指针实例

1
2
3
4
5
6
7
8
9
10
//结构体
struct stu{
char *name; //姓名
int num; //学号
int age; //年龄
char group; //所在小组
float score; //成绩
} stu1 = { "Tom", 12, 18, 'A', 136.5 };
//结构体指针
struct stu *pstu = &stu1;

也可以在定义结构体的同时定义结构体指针:

1
2
3
4
5
6
7
struct stu{
char *name; //姓名
int num; //学号
int age; //年龄
char group; //所在小组
float score; //成绩
} stu1 = { "Tom", 12, 18, 'A', 136.5 }, *pstu = &stu1;

💥 ❗️ 注意,结构体变量名和数组名不同,数组名在表达式中会被转换为数组指针,而结构体变量名不会,无论在任何表达式中它表示的都是整个集合本身,要想取得结构体变量的地址,必须在前面加&,所以给将指针pstu指向结构体只能写作:

1
struct stu *pstu = &stu1;

而不能写作:

1
struct stu *pstu = stu1;

2. 获取结构体成员

通过结构体指针可以获取结构体成员,一般形式为:

1
2
3
4
5
6
// 方法一:
(*pointer).memberName

//方法二:
pointer->memberName

第一种写法中,.的优先级高于*,所以(*pointer)两边的括号不能少。如果去掉括号写作*pointer.memberName,那么就等效于*(pointer.memberName),这样意义就完全不对了。

第二种写法中,->是一个新的运算符[指向运算符],习惯称它为“箭头”[arrow operator],有了它,可以通过结构体指针直接取得结构体成员;这也是->在C语言中的唯一用途。

上面的两种写法是等效的,我们通常采用后面的写法,这样更加直观。

3.指向结构体成员的方法总结

1
2
3
4
5
6
7
8
9
struct Student			//声明结构体类型struct Student
{ long num;
char name[20];
char sex;
float score;
};
struct Student stu_1;
struct Student *p;
p=&stu_1;

指针p指向结构体stu_1

如果p指向一个结构体变量stu_1,以下3种用法等价:

1
2
3
4
5
6
7
// ① stu_1.成员名
stu.num
// ② (*p).成员名
(*p).num
// ③ p->成员名
p->num

4.实例2

有3个学生的信息,放在结构体数组中,要求输出全部学生的信息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#include <stdio.h>
struct Student //声明结构体类型struct Student
{ int num;
char name[20];
char sex;
int age;
};
struct Student stu[3]={{10101,"Li Lin",'M',18},{10102,"Zhang Fang",'M',19},{10104,"Wang Min",'F',20}};
//定义结构体数组并初始化
int main()
{ struct Student *p; //定义指向struct Student结构体变量的指针变量
printf(" No. Name sex age\n");
for (p=stu;p<stu+3;p++)
printf("%5d %-20s %2c %4d\n",p->num, p->name, p->sex, p->age); //输出结果
return 0;
}

运行结果如下:

5.用结构体变量和结构体变量的指针作函数参数

将一个结构体变量的值传递给另一个函数,有3个方法:

(1) 用结构体变量的成员作参数。
例如,用stu[1].num或stu[2].name作函数实参,将实参值传给形参。用法和用普通变量作实参是一样的,属于“值传递”方式。应当注意实参与形参的类型保持一致。
(2) 用结构体变量作实参。
用结构体变量作实参时,采取的也是“值传递”的方式,将结构体变量所占的内存单元的内容全部按顺序传递给形参,形参也必须是同类型的结构体变量。在函数调用期间形参也要占用内存单元。这种传递方式在空间和时间上开销较大,如果结构体的规模很大时,开销是很可观的。此外,由于采用值传递方式,如果在执行被调用函数期间改变了形参(也是结构体变量)的值,该值不能返回主调函数,这往往造成使用上的不便。因此一般较少用这种方法。
(3) 用指向结构体变量(或数组元素)的指针作实参,将结构体变量(或数组元素)的地址传给形参。

示例

【教材例9.7】有n个结构体变量,内含学生学号、姓名和3门课程的成绩。要求输出平均成绩最高的学生的信息(包括学号、姓名、3门课程成绩和平均成绩)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#include <stdio.h>
#define N 3 //学生数为3
struct Student //建立结构体类型struct Student
{ int num; //学号
char name[20]; //姓名
float score[3]; //3门课成绩
float aver; //平均成绩
};
int main()
{ void input(struct Student stu[]); //函数声明
struct Student max(struct Student stu[]); //函数声明
void print(struct Student stu); //函数声明
struct Student stu[N],*p=stu; //定义结构体数组和指针
input(p); //调用input函数
print(max(p)); //调用print函数,以max函数的返回值作为实参
return 0;
}
void input(struct Student stu[]) //定义input函数
{ int i;
printf("请输入各学生的信息: 学号、姓名、三门课成绩:\n");
for(i=0;i<N;i++)
{ scanf("%d %s %f %f %f",&stu[i].num,stu[i].name,
&stu[i].score[0],&stu[i].score[1],&stu[i].score[2]); //输入数据
stu[i].aver=(stu[i].score[0]+stu[i].score[1]+stu[i].score[2])/3.0; //求平均成绩
}
}
struct Student max(struct Student stu[]) //定义max函数
{ int i,m=0; //用m存放成绩最高的学生在数组中的序号
for(i=0;i<N;i++)
if(stu[i].aver>stu[m].aver) m=i;
//找出平均成绩最高的学生在数组中的序号
return stu[m]; //返回包含该生信息的结构体元素
}

void print(struct Student stud) //定义print函数
{ printf("\n成绩最高的学生是:\n");
printf("学号:%d\n姓名:%s\n三门课成绩:%5.1f,%5.1f,%5.1f\n平均成绩: %6.2f\n",stud.num,stud.name,stud.score[0],stud.score[1],stud.score[2],stud.aver);
}

四.使用枚举类型

1. 枚举型定义

枚举类型的定义形式为:

1
enum typeName{ valueName1, valueName2, valueName3, ...... };
  1. enum是一个新的关键字,专门用来定义枚举类型,这也是它在C语言中的唯一用途;typeName是枚举类型的名字;valueName1, valueName2, valueName3, ......是每个值对应的名字的列表。注意最后的;不能少。
  2. 声明枚举类型用enum开头。花括号中的元素称为枚举元素枚举常量
  3. 枚举值默认从 0 开始,往后逐个加 1(递增)

例如,列出一个星期有几天:

1
enum week{ Mon, Tues, Wed, Thurs, Fri, Sat, Sun };

可以看到,我们仅仅给出了名字,却没有给出名字对应的值,这是因为枚举值默认从 0 开始,往后逐个加 1(递增);也就是说,week 中的 Mon、Tues … Sun 对应的值分别为 0、1 … 6。


我们也可以给每个名字都指定一个值:
enum week{ Mon = 1, Tues = 2, Wed = 3, Thurs = 4, Fri = 5, Sat = 6, Sun = 7 };


更为简单的方法是只给第一个名字指定值:

enum week{ Mon = 1, Tues, Wed, Thurs, Fri, Sat, Sun };

这样枚举值就从 1 开始递增,跟上面的写法是等效的。


注意
  1. C编译对枚举类型的枚举元素按常量处理,故称枚举常量。不要因为它们是标识符(有名字)而把它们看作变量,不能对它们赋值
  2. 每一个枚举元素都代表一个整数,C语言编译按定义时的顺序默认它们的值为0,1,2,3,4,5…。也可以在定义枚举类型时显式地指定枚举元素的数值。
  3. 枚举元素可以用来作判断比较。枚举元素的比较规则是按其在初始化时指定的整数来进行比较的。

2. 枚举变量定义

枚举变量定义如下:

1
enum week a, b, c;

也可以在定义枚举类型的同时定义变量:

1
enum week{ Mon = 1, Tues, Wed, Thurs, Fri, Sat, Sun } a, b, c;

有了枚举变量,就可以把列表中的值赋给它:

1
2
enum week{ Mon = 1, Tues, Wed, Thurs, Fri, Sat, Sun };
enum week a = Mon, b = Wed, c = Sat;

或者:

1
enum week{ Mon = 1, Tues, Wed, Thurs, Fri, Sat, Sun } a = Mon, b = Wed, c = Sat;

枚举运用示例1

【示例】判断用户输入的是星期几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#include <stdio.h>
int main(){
enum week{ Mon = 1, Tues, Wed, Thurs, Fri, Sat, Sun } day;
scanf("%d", &day);
switch(day){
case Mon: puts("Monday"); break;
case Tues: puts("Tuesday"); break;
case Wed: puts("Wednesday"); break;
case Thurs: puts("Thursday"); break;
case Fri: puts("Friday"); break;
case Sat: puts("Saturday"); break;
case Sun: puts("Sunday"); break;
default: puts("Error!");
}
return 0;
}

需要注意的两点是:

  1. 枚举列表中的 Mon、Tues、Wed 这些标识符的作用范围是全局的(严格来说是 main() 函数内部),不能再定义与它们名字相同的变量。
  1. Mon、Tues、Wed 等都是常量,不能对它们赋值,只能将它们的值赋给其他的变量。

枚举运用示例2

【教材例9.12】口袋中有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5种颜色的球若干个。每次从口袋中先后取出3个球,问得到3种不同颜色的球的可能取法,输出每种排列的情况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#include <stdio.h>
int main()
{ enum Color {red,yellow,blue,white,black}; //声明枚举类型enum Color
enum Color i,j,k,pri; //定义枚举变量i,j,k,pri
int n,loop;
n=0;
for(i=red;i<=black;i++) //外循环使i的值从red变到black
for(j=red;j<=black;j++) //中循环使j的值从red变到black
if(i!=j) //如果二球不同色
{ for (k=red;k<=black;k++) //內循环使k的值从red变到black
if ((k!=i) && (k!=j)) //如果3球不同色
{ n=n+1; //符合条件的次数加1
printf("%-4d",n); //输出当前是第几个符合条件的组合
for(loop=1;loop<=3;loop++) //先后对3个球分别处理
{ switch (loop) //loop的值从1变到3
{ case 1: pri=i;break; //loop的值为1时,把第1球的颜色赋给pri
case 2: pri=j;break; //loop的值为2时,把第2球的颜色赋给pri
case 3: pri=k;break; //loop的值为3时,把第3球的颜色赋给pri
default:break;
}
switch (pri)//根据球的颜色输出相应的文字
{ case red:printf("%-10s","red");break; //pri的值等于枚举常量red时输出"red"
case yellow: printf("%-10s","yellow");break; //pri的值等于枚举常量yellow时输出"yellow"
case blue: printf("%-10s","blue");break; //pri的值等于枚举常量blue时输出"blue"
case white: printf("%-10s","white");break; //pri的值等于枚举常量white时输出"white"
case black: printf("%-10s","black"); break; //pri的值等于枚举常量black时输出"black"
default:break;
}
}
printf("\n");
}
}
printf("\ntotal:%5d\n",n);
return 0;
}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